前段时间,一位现居住在济南以前的邻居、同学加玩伴联系上了我并相互加了微信。有时会聊聊那些老邻居及一些儿时趣事,勾起我想要写写曾经家之所在人生最难以忘怀的一个院落—西沟大院。
西沟大院,座落在博山很有名气的一条街西冶街南头西边的一条胡同西沟街上。之所以人们这样称呼。是因为这个大院在西沟街上门阶最高、院落最多、住户也最多。当时属于西冶街居委会管辖。
从西沟大院往西走走右拐可通往大天井;往左拐可到公园路小学、博山人民公园和博山电影院。西边还有个很大的崖头,上去崖头,可到太平村、赵家林小学和双山、解放军第十一野战医院等处。
上图为胡国忠先生绘制的西冶街以西片区图,附近标注的数字:23、景德东 24、聚乐村饭店 25、小高家胡同,旗杆座王家大门26、陈德民家 27、美琉制箱厂 28、香亭阁 29、美琉厂大地磅 30、美琉浴池 31、美琉食堂 32、美琉煤库 33、美琉渣子堆宿舍 34、韩家 35、刘升林家 36、程良远家 37、刘家 38、工业一局杨玉琦家 39、南家 40、李同新老家 41、过去是盐店,李家大院后是机关宿舍 42、张家大院,张玉君的老家 43、西沟粮点,孙家大院,车站旅社陈文福住在这个院内 44、电影院海报宣传栏 45、老博山饭店 46、蔬菜供应点 47、石家胡同,石玉璞(石) 住在胡同里 48、黄石湾 49、博山公园下边原是房家林 50、博山公园上边原是李家林。
西沟大院,当时很多老人更习惯称老盐店,是因为听奶奶说过有户张姓人家解放前在西沟街上开过酱园、盐店和粮店。酱园在西沟大院上首,开云Kaiyun官方网站解放后成了博山商业系统的职工家属院;西沟大院则是以前的老盐店。粮店在西沟大院对过偏左点。解放后还是作为粮店使用,不过变成了国家所有。粮店周围划分的一定区域内,居民每月在固定的一天拿着粮本提着面袋等家什各种排队买上全家一个月的口粮。如果不够吃就得买高价粮。
而西沟大院,在淄博市劳动局技校从这里搬到赵庄后,变成了区委家属宿舍。当时父亲在博山区委工作,在这里分到了后院的两间北屋,1964年,全家七口人便从北关三元街的钱家大门搬到了这里。后来,公房改造,南面盖了两间也分给了我家,这样,我们家就有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小院落。
在这里居住的二十年中,我的人生有过好几次身份的转变。春夏秋冬,年复一年,这里也深深的留下了我们全家人柴米油盐平凡的人生轨迹。在这里,我们家也经历过一喜一悲。喜的是叔婶在这里恋爱、结婚、生子;悲的是1979年最亲的奶奶永远离开了我们。
1964年开云体育,博山区西冶街小学的校外儿童活动站 1963年,我在北关小学上了半年后,就转到了西冶街小学,初中阶段也是在西冶街小学的“带帽”初中班上的。
西沟大院从大门口就看得出此院非同一般,高高的台阶,气派的大门。进门后有个照壁,右手边有个耳房,应该是过去守门人的住所。前院很大,院子北面是类似于大殿的三间房屋,也有五、六层台阶才能上去,房子里面很宽敞,屋顶很高。大院四周一圈房屋,东面和后面散布着大大小小七个院落,当时住着约二十户人家。
院里住户除了一户薛姓人家是劳技职工外,其余都是区直机关职工的家眷。这些人家老家大都是山东各地、市的。七十年代,院里还搬来了几户邮电局的职工人家。
不像现在居住的楼房,住了多年,很多邻居还是见面打招呼却不知姓何名谁。当时西沟大院里每户人家男主人及小伙伴们人人都能叫出其名,女主人也都知姓啥尊称某姨。院里小伙伴们都在一起玩耍,博山公园成了我们的乐园。那位刚又重逢的小姐姐从小就很能气,我们跟着她经常会看不花钱的电影。邻里之间借借生活用具或要棵葱要头蒜是常事,帮忙介绍对象看看孩子也都觉得理所当然。
记得院子里还住过一位马老师,当时好像是在西冶街小学任教。她父亲就是白石洞博山区烈士陵园里的马骏烈士,解放前夕,他是党地下工作者,因叛徒出卖牺牲的。后来马老师丈夫在四清工作时住在农村,出了点问题,家庭有了变故,全家就搬走了。
当然,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有战争,有的邻居之间也会为了孩子和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吵架,现在看来这也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总之来说,整个大院邻居之间更像是一个大家庭。多年的相处也结下了深深的邻里情谊。虽然后来随着城市的改造,住房改善需要,大家都纷纷搬离,如今已经痕迹全无,但是曾经的邻居们一个个鲜活的面孔,难以忘怀的往事记忆却深印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的繁华人们都住进了高楼大厦,钢筋水泥的围墙内人们的生活除了现代、便捷、私密,也似乎少了一些过去生活难以复制的东西。
亲爱的西沟大院邻居们,你们都在哪里?你们都过得好吗?我们曾共同居住过的大院你们都还记得吗?最后祝愿我昔日的西沟大院邻居们幸福安康!